上級精神

上級精神

首頁 >> 黨建工作 >> 上級精神 >> 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關于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

作者:張宇博   編輯:張宇博   發布時間:2019-11-19 22:25   閱讀次數:[]

1.新時代标示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

  (7)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奮勇開拓中前進的,必定随着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向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論斷,賦予黨的曆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标任務以新的時代内涵,為我們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征,科學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時代坐标和基本依據。

  時代的發展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中蘊含和孕育着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同時又開啟新的量變。回顧黨領導人民的奮鬥曆程,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都經曆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不同發展階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握時代特點、直面時代課題,在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中不斷展現蓬勃的生機活力。

  (8)明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們黨在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戰略考量,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産黨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先進性本色,體現了把握曆史規律和曆史趨勢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信。

  從發展階段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飛躍,黨的執政方式和執政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有重大變化,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變得更高。從社會主要矛盾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曆史性變化,對發展全局産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奮鬥目标看,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從國際地位看,當代中國正處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已不再是國際秩序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這些重大變化,都需要從新的曆史方位、新的時代坐标來科學認識和全面把握。

  曆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光明未來的必然要求。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這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這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10)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别的什麼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既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曆程一脈相承,又體現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特征,内涵豐富、意蘊深遠。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成功開創、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一個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迹。在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第一位的任務,就是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适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要求,接力探索,接續奮鬥,讓社會主義在中國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新時代,要堅忍不拔、锲而不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部署,确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并在此基礎上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标。在新時代,要時刻不忘初心,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标準,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着力使全體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新進展。

  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新中國的成立,為民族複興奠定堅實基礎。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為民族複興注入強大生機活力。在新時代,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牢記使命、奮發有為、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夠到達民族複興的光輝彼岸。

  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人民曆來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共産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在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必須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曆史性變化

  (1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指明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着力點,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矛盾的學說。

  人類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抓住主要矛盾帶動全局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必須找準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一九五六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内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個論斷,是符合當時我國實際的。但是後來發生“左”的錯誤,背離了黨的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斷。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在對曆史經驗和我國國情作出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黨的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作了進一步概括,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我們黨根據這一論斷制定和堅持了正确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

  (12)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同時,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産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存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發展是動态過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遠存在的,平衡是相對的,但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時,就必須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它,否則就會制約發展全局。

  (1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曆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曆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不落後于時代,也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14)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今天,我們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近十四億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曆史新篇章。



Baidu
sogou